資產管理規模分化 理財子公司急拓代銷渠道
2023-05-06 來源: 百度新聞 瀏覽量:本網訊:債市波動及現金管理類產品整改等因素影響下,2022年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據近期銀行發布的2023年一季報顯示,部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理財管理規模再次收縮。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余額變動出現分化,部分機構逆勢增長,寧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2022年理財產品余額同比增長19%、19%、17%。
另外,記者注意到,銀行系理財子公司近年來強化行外代銷渠道拓展。例如,今年3月,中銀理財新增杭州銀行為理財產品代銷機構,中郵理財與北京銀行達成代銷合作。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正紛紛突破原有母行渠道束縛,大力拓展第三方代銷渠道,通過第三方代銷擴大自身AUM(資產管理規模)。
部分機構逆勢擴張
據中國理財網數據,2022 年,全國共有 260 家銀行機構和29 家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理財產品 2.94 萬只,累計募集資金189.62 萬億元。截至 2022年年底,全國共有 278 家銀行機構和 29 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47 萬只,較年初下降 4.41%;存續規模27.65 萬億元,較年初下降 4.66%。
記者注意到,近期公示的2023年一季報顯示,部分機構管理規模繼續收縮,例如平安銀行表示,受2022年債市大幅波動影響,市場信心仍在修復,行業理財規模仍有不同程度下降。2023年3月末,平安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8105.56億元,較上年年末下降8.6%;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2.46萬億元,較上年年末下降7.87%。
整體來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余額變動近年來分化,部分機構亦逆勢擴張。
經記者統計,截至5月5日,共有1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公示了近兩年理財產品余額。其中,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余額2022年同比提升,分別為青銀理財、寧銀理財、中郵理財、杭銀理財、興銀理財、渝農商理財,中銀理財,提升幅度分別為20%、19%、19%、17%、17%、14%、3%;另有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余額2022年同比下降,分別為農銀理財、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工銀理財、華夏理財。
單從2022年管理規???,共有1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公示數據。其中,理財產品余額超過2萬億元的共有兩家,即招銀理財、興銀理財,理財產品余額分別為26700億元、20900億元;管理規模處于1萬億~2萬億元之間的有5家,分別為建信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理財產品余額分別為19100億元、17757.21億元、17622.88億元、17600億元、10854.38億元。
管理規模處于1萬億元以下的共有8家,分別為浦發理財、中郵理財、華夏理財、蘇銀理財、寧銀理財、杭銀理財、青銀理財、渝農商理財,上述機構理財產品余額分別為8393.03億元、7791.2億元、5133.97億元、4383億元、3967億元、3599.02億元、2008.15億元、1391.35億元。
另記者統計,共有18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公示總資產數據,且均比2021年增多,增長幅度處于73%至5%之間。其中,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總資產超過200億元,即建信理財;處于100億~200億元之間共有8家,分別為工銀理財、農銀理財、招銀理財、中銀理財、興銀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信銀理財,總資產分別為199.6億元、187.99億元、180.94億元、157.2億元、127.94億元、122.63億元、114.58億元、103.4億元。
總資產處于100億元以下共有9家,分別為平安理財、光大理財、民生理財、廣銀理財、華夏理財、蘇銀理財、杭銀理財、寧銀理財、渝農商理財,上述機構總資產分別96.25億元、88.61億元、66.38億元、54.37億元、43.7億元、37.39億元、36.66億元、34.78億元、27.96億元。
從凈利潤看,共有18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公示數據,其中凈利潤高于30億元的有3家,即招銀理財、農銀理財、興銀理財,凈利潤分別為35.93億元、35.23億元、31.11億元;凈利潤處于30億~20億元的共有2家,即建信理財、信銀理財,凈利潤分別為28.4億元、20.48億元。
另外,凈利潤處于20億~10億元的共有9家,分別為平安理財、光大理財、浦發理財、中銀理財、杭銀理財、中郵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民生理財,上述機構凈利潤分別為18.8億元、18.79億元、18.6億元、18.54億元、13.62億元、12.71億元、12.36億元、11.88億元、10.38億元;另有4家凈利潤低于10億元。
拓寬行外代銷渠道
銀行理財子公司近期陸續擴維代銷機構。例如,興銀理財今年3月公告稱南寧市邕寧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賓陽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廣西蒙山農村商業銀行、容縣農村信用合作社已新增為公司的代理銷售合作機構。同在今年3月,中銀理財新增杭州銀行為理財產品代銷機構,中郵理財與北京銀行達成代銷合作。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拓寬行外代銷渠道成為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工作重點之一。
例如,國有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中,交通銀行2022年年報顯示積極拓展行外代銷,報告期末行外代銷產品余額 4996.13億元,占比 46.03%,初步建立了以母行為主體,開放、多元的全渠道體系;中郵理財三方代銷業務實現零突破,全年簽署代銷合作協議10家;股份制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中,平安理財2022年年末與超過20家同業銀行達成合作,助力理財產品管理規模穩健增長;信銀理財大力開拓外部渠道,加快推動雙循環互促共進,截至2022年年末,信銀理財與27家代銷合作機構開展了理財產品代理銷售業務,較上年年末增加15家。
城商行系理財子公司中,杭銀理財2022年積極布局并拓展直銷與代銷渠道,落地理財直銷業務,代銷機構類別覆蓋了股份制銀行、主要城農商行以及互聯網銀行等,母公司之外的銷售占比由年初的 3.03%提升至 18.45%;青銀理財2022年代銷合作機構數量較上年年末翻倍。
一位江蘇地區城商行人士表示,銀行系理財子公司背靠大樹好乘涼,理財管理規模的迅速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銀行的營銷資源,與券商、保險、網絡直銷及基金第三方銷售機構相比,銀行在銷售渠道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線下網點及線上銀行App及網站等途徑,為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提供了優質渠道。但理財子公司若想獲得更大發展,重點之一就是繼續拓寬行外銷售渠道。
金融監管研究院研究員王雪薇表示,在AUM財富管理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銀行把存款轉化為優質的產品形態以此來增強客戶黏性的積極性不斷增強,理財公司也紛紛通過第三方代銷積極擴大自身AUM規模,增加自身銷售規模。
某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人士表示,目前銀行理財的運作體系日益完善,在銷售體系建設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突破原有母行渠道的束縛,大力拓展第三方代銷渠道,直面資管行業的激烈競爭。
記者注意到,目前各大銀行積極引入其他理財公司產品發展代銷業務,為理財子公司銷售拓寬創造了空間。例如,平安依托“行e通”平臺進行開放合作,圍繞金融機構債券銷售交易、基金銷售、理財銷售等重點領域布局。2023年3月末,“行e通”平臺累計合作客戶達2445戶,已上線53家金融機構的理財代銷合作功能
內蒙古金融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內蒙古金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內蒙古金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內蒙古金融網)”的作品,內蒙古金融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槐樹灣鄉多措并舉做好國有資產管理2023-06-28
- 到2025年國際資產管理機構在陸2023-06-09
- “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前景2023-05-15
- 資產管理規模分化 理財子公司急拓2023-05-06
- 內蒙古嚴查“霸王條款”2023-04-27
- 郭田勇:小微指數現春意 穩步回升2017-02-09
- 內蒙古自治區金融工作電視電話會議2017-02-14
- 小微企業降成本三箭齊發 減稅新措2017-02-15
- 【小微】 不一樣的小微金融 ‖ 2017-02-16
- 【小微】內蒙古農村信用社支持小微2017-02-16